从“无人机”到“便利店+快递代收”,末端配送还有多少种新玩法?
2018-10-15 00:00:00
1505
此次涨价体现了末端配送的压力。近年来,在配送效率低下、成本高企及消费者要求提升等多重夹击之下,末端配送产生了很多“新玩法”。
01
“无人配送”时代脚步临近
“无人配送”时代脚步临近
快递企业“用工荒”的问题,让大众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能够降本增效的无人配送机器人上。
其实,在“无人配送”领域,几大电商巨头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尝试:京东、阿里、苏宁、美团等都先后推出了无人配送车或无人配送机,有的已经进入道路测试及投入运营阶段。
京东的无人配送机
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大大提升快递员的效率,从平均每天一两百单提升至每天一千单,在上路安全方面也进行了保障措施。比如京东的无人配送车,在送货过程中能自动规避路障、车辆及行人,识别红绿灯并做出反应,而且全程走非机动车道,并已取得了交通部门备案。
菜鸟的无人配送车
虽然“无人配送”从诞生之初就被很多人质疑为“噱头”,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日益临近,从概念到大规模落地应用似乎并非天方夜谭。据悉,京东计划将50%的配送变为无人车配送,阿里马云也表示六七年后无人配送机器人可能替代半数快递小哥。这一美好愿景能否实现,我们拭目以待。
02
“便利店+快递代收”衍生新商业模式
如今,小区的快递自提柜已经屡见不鲜,大大方便了那些不在家的消费者收取快递。而在一些自提柜普及率不高的地区,“便利店+收货点”的形式似乎更受青睐。
不少第三方快递代收软件提供商,如蓝店、熊猫快收等,就看准了这个市场。他们通过为小区里的便利店提供快递代收SaaS平台软件,使便利店在“兼职”收快递的同时获得人流,提升营业额。
对于快递代收软件提供商而言,除了SaaS平台服务费、派发快递分成,还可通过流量变现来盈利。以蓝店为例,由于收件人必须关注其微信公众号来接收收件通知,蓝店迅速得到了超过60万粉丝的关注量,随之在公众号上承接家政服务、周末旅游、爆品售卖等广告投放及促销业务,增加营收渠道。此外,蓝店还将探索帮助门店提高创收等更多商业模式。
快递代收软件提供商的商业模式
比起快递自提柜所需要的场地租金、日常维护费、维修费等投入成本,“便利店+代收点”显然是更轻型、更灵便的模式,且易于衍生出更丰富的增值服务。
03
“房门口的收件箱”能否成真?
“房门口的收件箱”能否成真?
送货上门的“临门一步”也暗藏痛点。
在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《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》中,调查显示,当被问到“末端配送最希望出现的场景”时,得票最高的一项是“希望房间/门有专门收货管道,再也不用蓬头垢面见小哥”,甚至高于对“超速送达”的期待。
对消费者来说,在家收快递也有诸多不便,一方面,有时正洗澡、睡觉或是蓬头垢面不想见外人时,快递员却按响了门铃,时间点很尴尬。另一方面,如今恶性安全事件频发,很多女性、老人出于安全因素考虑,并不愿意直接开门和陌生人打交道。
这种既希望快递送到家门口,又不想当面收取的心态,是痛点,亦是商机。
随着快递接收业务渐渐成为成为生活小区的“标配”,那些居民楼道中长期闲置的信箱、牛奶箱,是否可以改造为快递箱?快递箱又能衍生出什么新的增值服务?这些都需要供应链企业不断探索各种商业模式的可能性,并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。
末端配送是直接决定消费者体验度的重要环节,配送方式不断推陈出新,让社会资源趋向于优化配置,既方便消费者,也帮助提升快递企业的效率,最终实现共赢。
/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